消除肝炎,積極行動—乙肝篇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性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容易形成慢性感染狀態,對肝臟造成持續性損傷,長期感染會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
根據《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ws299-2008)》,將乙肝分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關的原發性肝細胞癌等4種臨床類型。目前,乙肝在我國仍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肝炎類型。
乙肝主要經血液、母嬰和性傳播。例如,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醫療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須刀和牙刷;與感染者進行無保護性行為;攜帶病毒的孕產婦可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002年我國將新生兒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新生兒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種3針,其中第1針應在出生后盡早接種。通過普及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降至0.32%,有效保護了兒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另外,除新生兒外,成年高風險人群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經常接受輸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職業易發生外傷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性同性性行為者、有多個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應該接種乙肝疫苗。
乙肝防控,任重而道遠,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讓我們從自身做起,提高乙肝防控意識,積極參與乙肝疫苗接種,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消除乙肝而共同努力。

- 病媒生物系列科普③——蜱蟲2025-05-01
- 【健康提示】五一出游,警惕“蜱蟲病”,注2025-04-30
- 艾滋病也有職業暴露的風險,這些人要注意啦2025-04-28
- 瘧疾傳播的“幕后黑手”——按蚊2025-04-27
- 【科普專題】世界免疫周宣傳(二): 可通2025-04-24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四):警惕“癌中之王2025-04-18
- 關注女性健康,做好乳腺癌篩查2025-4-17
- 談癌莫色變,科學做預防2025-04-15
- 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兒2025-04-11
- 提前了解疾病知識,莫讓“流腮”變“心塞”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