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來臨,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刻不容緩
隨著天氣逐漸涼爽,呼吸道傳染病迎來高發季節,肺炎支原體、流感病毒等病原體近期常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和近距離接觸等傳播途徑引起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應當做好防護。那么有哪些常見的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又應當如何預防呢,以下知識點請牢記。
秋冬季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1.新冠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近期我省本輪疫情已經呈現下降趨勢,但仍需要引起重視。新冠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以及氣溶膠的形式傳播。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部分達39-40℃,一般不超過3天,伴干咳、咽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乏力、流涕、腹瀉和食欲減退等癥狀。病程7-10天,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康復后1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是流感高發人群和高危人群。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呼吸系統以外的感染。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潛伏期1-3天。
流感的主要癥狀為發熱(體溫在數小時至24小時內升達高峰)、流涕、頭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呼吸道癥狀較輕,咽干喉痛,干咳,可能伴有腹瀉。
3.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目前發現的能夠在自然界中獨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體屬于支原體的一種,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部分患者也可接觸感染。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兒童是高風險人群,尤其多見于5歲以上兒童。
支原體肺炎早期以刺激性的干咳為主,有些幼兒會發低燒;隨著感染加重,咳嗽癥狀也不斷加重,發燒加重。后期劇烈咳嗽,逐漸出現白色或黃色濃痰;部分寶寶有喘息、呼吸加快的表現。
如出現反復發熱,且持續3天以上不能緩解;劇烈咳嗽,早期干咳、后期有痰且較劇烈,甚至影響吃飯和睡眠等情況請及時就診。
4.水痘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兒童。患者為傳染源,病人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皮疹完全結痂均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用具間接傳播。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皮疹伴有瘙癢。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水痘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如何科學應對秋冬季呼吸道疾病?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2.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或手肘處衣物遮擋口鼻;
3.避免習慣性地用手觸摸眼睛、口鼻;
4.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在公共場所正確佩戴口罩;
5.在室外溫度適合的情況下,適時開窗通風,保證空氣清新;
6.及時接種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減少流感相關重癥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對于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疫苗針對的呼吸道疾病,建議重點和高風險人群及時接種疫苗,以減少感染或降低感染后疾病的嚴重程度。65歲以上老年人,未接種過肺炎球菌疫苗者也應盡早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如果既往接種過,間隔5年可考慮再次接種。

- 病媒生物系列科普③——蜱蟲2025-05-01
- 【健康提示】五一出游,警惕“蜱蟲病”,注2025-04-30
- 艾滋病也有職業暴露的風險,這些人要注意啦2025-04-28
- 瘧疾傳播的“幕后黑手”——按蚊2025-04-27
- 【科普專題】世界免疫周宣傳(二): 可通2025-04-24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四):警惕“癌中之王2025-04-18
- 關注女性健康,做好乳腺癌篩查2025-4-17
- 談癌莫色變,科學做預防2025-04-15
- 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兒2025-04-11
- 提前了解疾病知識,莫讓“流腮”變“心塞”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