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十一假期健康提示
十一假期將至,假日期間人員流動頻繁,探親訪友和外出旅行明顯增多。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溫馨提示,需關注諾如病毒腸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登革熱、鼠疫和人禽流感等動物源性傳染病和食物中毒,出境游時需了解當地的登革熱、瘧疾、猴痘、奧羅普切熱等傳染病疫情風險,去非洲旅行時需特別關注當地猴痘疫情,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重點關注疾病的相關風險特征及具體預防措施:
一、諾如病毒腸炎
諾如病毒腸炎全年均可發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高發季節,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旅行團、游輪、度假村中常有疫情發生。主要通過攝入被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患者糞便或嘔吐物、吸入嘔吐時產生的氣溶膠以及間接接觸被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環境等感染。
常見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成人腹瀉較突出,兒童則較多有嘔吐。
主要預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飲食、飲水衛生,盡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海鮮,吃水果要清洗干凈,飲用開水或未開封的預包裝水。
3.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應及時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并立即換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認真洗手。
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封閉環境中可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常見癥狀主要為發熱、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轉為重癥的風險相對較高。
主要預防措施:
1.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盡量避免與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密切接觸,科學佩戴口罩。
3.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重癥高風險人群積極主動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4.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盡量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及時就醫,就醫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三、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經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常見癥狀為發熱、皮疹、全身疼痛等。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登革熱疫情主要發生在南方某些省份。
主要預防措施:
1.防止蚊蟲叮咬。到戶外活動時,要穿好長衣長褲,裸露的皮膚要噴涂驅蚊劑;室內裝防蚊紗窗;睡覺時要掛蚊帳等。
2.及時清除蚊媒孳生地。對室內外的積水容器要及時清理,3~5天刷洗水缸、換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廢棄罐子內的積水,避免蚊蟲孳生。
3.提高自我就診意識。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回后,如出現發熱、皮疹、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癥狀,請及時到醫院就診,主動提供相關旅居史信息。
四、瘧疾
引起瘧疾的瘧原蟲主要通過按蚊叮咬進入人體,典型癥狀為寒戰、高熱、出汗,伴頭痛、乏力、嘔吐、食欲不振及四肢關節酸痛等。瘧疾疫情主要分布在非洲、東南亞等地區。
主要預防措施:
1.準備適當的驅蚊劑、長衣長褲等,避免蚊蟲叮咬。
2.在流行國家或地區應盡量避免蚊蟲活動高峰期到戶外活動,如每日黃昏到次日黎明時段。
3.回國后出現癥狀時及時到醫院就診,主動提供相關旅居史信息。
五、猴痘
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傳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嚙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非人靈長類動物。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
主要預防措施:
1.出境人員要關注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猴痘疫情信息,如需赴疫情流行地區,不接觸嚙齒類、靈長類等野生動物及其污染的環境,減少人員直接接觸機會,避免與有猴痘樣癥狀病人及其污染環境接觸。疫情流行地區入境人員,如存在可疑接觸史或疑似癥狀,應主動向檢疫部門申報,并配合相關檢疫措施。
2.如存在可疑接觸史,應主動報告,自我健康監測21天,不要再與他人密切接觸,出現皮疹、皰疹、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務人員可疑接觸史。
3.發現性伴有皮疹、瘡疹(包括皮膚、黏膜、生殖器、肛周等部位)等,要避免與其發生性行為等密切接觸,并勸其盡快就診。
4.發現其他人有可疑猴痘表現,勸其盡快就診,要注意個人防護,不要與患者密切接觸,同時避免接觸患者污染物及污染環境。
六、奧羅普切熱
奧羅普切病毒主要分布在南美的亞馬遜地區,美國和歐洲也于今年開始出現輸入病例。奧羅普切病毒主要通過庫蠓或某些蚊子叮咬傳播給人,近期也有疑似母嬰傳播的報道。疾病癥狀與登革熱相似,急性期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平均體溫為39°C),并伴有頭痛、眼眶疼痛、倦怠、肌肉痛、關節痛、惡心、嘔吐和畏光。
主要預防措施:
1.安裝紗門、紗窗,旅游時盡量選擇有空調或紗窗的酒店住宿,如果沒有空調或紗窗,使用含有溴氰菊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驅蟲劑,并使用蚊帳。
2.如果在流行地區出現可疑癥狀,要及時就診;有流行地區旅居史返回本地的,2周內出現發熱,應及時就診并說明旅居史,積極配合當地衛生部門,做好治療。
3.孕婦或準備妊娠女性前往奧羅普切熱流行地區,應嚴格做好防蠓叮咬措施。
七、動物源性傳染病
接觸動物、家畜家禽等動物及其環境,可能會感染上鼠疫、禽流感、布病、炭疽、狂犬病等動物源性傳染病。
主要預防措施:
1.避免接觸任何來歷不明的動物,不捕獵、不食用野生動物,不食用病死動物。
2.不直接接觸野鳥和禽類,市場內不銷售活禽,倡導購買冰鮮禽類。
3.不宰殺、不接觸病畜。發現牛、羊等動物非自然死亡時,不要私自處理,立即報告當地農業畜牧部門。
4.被狗貓等動物抓傷或咬傷后,應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盡快去醫院就診,接種狂犬病疫苗,必要時注射狂犬病免疫制劑。
5.不食用未燒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動物產品。
八、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為食物中毒高發月份。節假日期間聚餐和在外就餐機會增加,食物中毒風險也相應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為多見,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時有發生。
主要預防措施:
1.外出就餐應選擇證照齊全、衛生條件好的餐飲單位。
2.家庭烹飪時要保持烹飪區域清潔,處理食物前后勤洗手,準備食物時生熟分開,烹飪菜肴要燒熟煮透。
3.謹慎食用酵米面食品,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
(內容摘自中國疾控中心官網)

- “終結結核,健康呼吸”結核病宣傳系列專題2025-03-27
- 早篩查、早治愈,丙肝其實不可怕2025-03-18
- 甲肝防控③|杜絕飲食壞習慣,把 住“病從2025-02-17
- 甲肝防控①|警惕“肝”擾,從了解它開始2025-02-15
- 警惕甲肝病從口入2025-01-22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舉辦全省疾控系統傳2024-12-27
- 呼吸道傳染病持續上升,小伙伴們需加強防護2024-12-10
- 水痘來了,大人小孩均易感染,你的疫苗打了2024-12-10
-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特別節目在北京2024-12-01
- 2024年遼寧省“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