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提起輻射往往會“談輻色變”,說起“電離輻射”馬上就會聯想到原子彈、蘑菇云……具體聯想到哪兒可能各有不同。但其實,電離輻射技術早已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如醫學診療、工業探傷、輻射育種、核能發電等等領域,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但是,由于電離輻射本身看不見摸不著,若使用不當也可能對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提高公眾對電離輻射防護的認識至關重要。
輻射一般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大類。電離輻射主要包括能夠使原子或分子電離的α粒子、β粒子、γ射線、X射線等,如醫用X射線檢查、放射源、氡及其子體等。
非電離輻射主要包括不足以使原子或分子電離的紫外線、無線電波等,如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機、電視、微波爐等產生的輻射。
我們最常接觸到的電離輻射來源主要是醫學領域的應用,包括X射線診斷、介入放射學、核醫學及放射治療,如DR、CT、牙片機、DSA、PET、醫用直線加速器等等。
其次是在自然環境中還存在來自宇宙和大氣層的宇宙射線以及來自地殼放射性核素的天然電離輻射等。
放射線的種類主要包括有α粒子、β射線和γ射線、X射線以及中子等,其穿透能力各不相同。對于α粒子,一張白紙可以阻擋;而對于γ射線、X射線,則需采用鉛等高原子序數的物質屏蔽。
盡量遠離帶有電離輻射標識的設備或設施,不無故在帶有電離輻射標識的設備或設施附近逗留。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電離輻射暴露,是不是就不能做DR、CT檢查了?要正確面對醫學診斷中的輻射風險,如病情確實需要,那么進行DR、CT等放射性檢查就是正常醫療行為。檢查過程中醫務人員遵循最優化原則為受檢者做好防護,而受檢者要配合醫務人員做好防護工作。
照射的劑量與距離有著直接的關系,距離電離輻射源越遠越安全。
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顯著降低室內氡及其子體濃度。
電離輻射防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科學防護與理性認知是關鍵,既不必過度恐慌,也需嚴格遵守安全規范!
供稿部所 | 輻射與核安全防護所
撰稿 | 孫璐 郝子雯
初審 | 喬寶軍
編輯 | 安曉慧
復審 | 劉莉
終審 | 費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