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兒童常見病 養成健康好習慣——肥胖篇
拒絕兒童常見病養成健康好習慣之系列科普講座來了,本期說的是兒童常見病中的肥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和學習吧!
先來看看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在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下,因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從而危害健康的一類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機體的能量代謝失衡,能量攝入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需要,即“吃得多、動得少”,多余的能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而引起肥胖。肥胖是多種慢性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對人類的健康可造成嚴重危害,60%的肥胖兒童長大后也會肥胖。
那肥胖可怕嗎?肥胖有哪些危害呢?
1.體質健康受損
由于體重增加,大量脂肪沉積,增加了機體負擔和耗氧量。肥胖的兒童青少年往往由于身體笨重,行動遲緩,活動能力較差,多項生理功能和運動素質水平全面下降,體質測試難以達標。不少肥胖者還常有平足、膝內彎、下肢彎曲、脊柱和椎間軟骨損害等。
2.出現多種慢性疾病早期癥狀
有調查顯示,若不及時治療,45%-50%的小學生肥胖者到成年后仍然肥胖,而肥胖是許多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的危險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學齡兒童青少年中,不僅代謝綜合征的患病危險性增加,其患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高血壓的危險性也均高于正常體重少年。
3.心理健康受損
相對于生理損害,肥胖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更為嚴重。肥胖青少年由于身體活動不靈活,在集體活動中經常受同學的排斥、嘲笑,為保護自尊心就會不愿意參加各項活動或拒絕參加。同時,青春期少年對體型和體像高敏感度,而肥胖青少年的穿著也難以符合“時尚”的標準,容易形成自卑、退縮、抑郁的心理。甚至有些少女因減肥心切而過分節食,不僅嚴重影響健康,甚至發生心理沖突激化,產生自殺意念和行為。
看到肥胖的危害,現在該知道害怕了吧!還是趕緊看看自己是不是小胖子吧!那么肥胖該如何判斷呢?
目前世界上普遍應用的估計體脂含量的指標是體重指數(BMI)又稱體質指數,體重指數與人體體脂含量呈正相關,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
舉例說明:
豆豆,9歲,身高1.35米,體重42千克。
經計算,豆豆的BMI=42÷1.35÷1.35=23.05,豆豆是男生,需要看男生的標準(見下表)。他今年9歲,所以看9歲這一行。然后在這一行的4個數值范圍中,找到豆豆的BMI對應范圍。豆豆的BMI是23,所以屬于最后一列“≧21.4”。之后再豎著往上查看所對應的身體狀況,以上范圍屬于肥胖,那么豆豆就是肥胖了。
那么,問題來了,肥胖是怎么來的?肥胖的影響因素都有哪些呢?
原因好像很簡單啊,就是吃得多,運動少!知道了肥胖的影響因素,家長和小朋友們就更應該避免這些不良的習慣,好好鍛煉身體,健康成長哦!
本期專題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W校衛生所供稿)

- 正確認識消毒產品名稱,守護健康從辨別開始2025-05-09
- 生活中的毒理學—黃曲霉毒素2025-05-08
- 水痘流行季節:常見問題與預防要點2025-05-06
- 致敬隱形的健康衛士—公共衛生的前哨尖兵疾2025-05-05
- 放射防護無小事:你的劑量計戴好了嗎?2025-05-04
- 電焊作業者請注意 !2025-05-03
- 筑牢職業健康防線:建材工人的健康防護行動2025-05-02
- 【科普專題】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2025-04-30
- 認識“小”圖標,規避“大”風險 ——職業2025-04-29
- 【科普專題】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