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五四精神火炬,啟青春奮進征程
一、五四青年節的由來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青年節正是為紀念此次運動而設立。1939年,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 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二、五四運動的背景
1919年1月,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和會上提出廢除列強在華特權、撤軍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列強無視中方訴求,竟然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轉交日本。消息引發國內強烈抗議,北京學生率先發起示威,各界紛紛聲援。盡管中國代表提交山東問題說帖要求收回主權,北洋政府仍迫于列強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和約》,確認山東權益歸屬日本,中國外交失敗激怒民眾,最終爆發五四運動。在輿論壓力下,中國代表拒簽和約。這一事件根本原因在于北洋軍閥政府的軟弱統治。
三、五四精神的內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四、青年寄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
五四運動時期的進步青年于國家危亡關頭,以赤誠之心與果敢擔當鑄就了氣貫長虹的青春史詩;新時代中國青年肩負著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書寫民族復興新篇章的時代使命,更應高擎五四精神火炬,發揚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以奮斗之姿鐫刻屬于當代的青春印記。在新時代賡續五四精神,既要深挖其穿越歷史的思想精髓,更要賦予其回應時代之問的創新活力,讓五四精神在與時俱進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時代華彩。

- 習近平: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2025-05-07
- 擎五四精神火炬,啟青春奮進征程2025-05-04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黨委書記講專題2025-04-22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2025-03-25
- 黨建聯建聚合力,攜手共進暖民心2025-03-18
- 傳承雷鋒精神 守護居民健康 ——職業病防2025-03-18
- 營養與食品衛生所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2025-03-11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慶祝三八婦女節普法2025-03-09
- 弘揚雷鋒精神 決戰決勝當先鋒 ——遼寧省2025-03-05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圓滿完成黨委紀委換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