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五)
五、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科技戰略咨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四)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 習近平: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2025-05-07
- 擎五四精神火炬,啟青春奮進征程2025-05-04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黨委書記講專題2025-04-22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2025-03-25
- 黨建聯建聚合力,攜手共進暖民心2025-03-18
- 傳承雷鋒精神 守護居民健康 ——職業病防2025-03-18
- 營養與食品衛生所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2025-03-11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慶祝三八婦女節普法2025-03-09
- 弘揚雷鋒精神 決戰決勝當先鋒 ——遼寧省2025-03-05
-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圓滿完成黨委紀委換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