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兒童常見病,養成健康好習慣--拒絕久坐,健康成長
1.什么是久坐?
對于久坐行為的定義為人在清醒狀態下,坐姿或依靠姿勢時,耗能小于1.5個代謝當量(人在安靜且坐位時的耗能為1個代謝當量)的行為,且持續2小時以上。通俗來說,久坐行為指的是不管在工作、做家務、交通行程期間、上課學習期間,還是在休閑時間,都不進行任何的體力活動或者僅有非常少的體力活動。一般認為一周在清醒狀態下坐姿超過5天,大于8小時/天,或持續2小時沒有起身活動和改變坐姿,即可視為有久坐行為的人。
2.久坐行為的危害有哪些?
①慢性病
(1)肌肉燃燒脂肪較少,血液流動緩慢,更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
(2)運動量減少,免疫細胞也會不活躍,引起結腸癌等癌癥的發生。
(3)腸胃蠕動隨之減弱,進而引起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
(4)長時間坐姿不良會導致腰背勞損,腰間盤突出癥等。
(5)腿部肌肉減少運動,更大幾率患腿部血栓。
②體力不支、睡眠不足
長期久坐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現象,造成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因此,長期久坐的人更容易出現乏力、困倦、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
3.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減少久坐行為?
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坐姿習慣
在一天當中,有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的,這個時候應該要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坐姿,否則的話就會加重久坐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育。
正確坐姿應該是怎樣的呢?
(1)背部挺直,與臀部平靠椅背。
(2)大腿與地面平行,盡量并攏雙腿。
(3)雙腳平放在地面上,使小腿與大腿呈垂直態。
②幫助孩子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
戶外活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親近自然的方式。通過戶外游戲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體驗其中的樂趣。在靜態行為總時長不變時,在其中定時插入適量運動來將其“打破”可以減少其危害。每半小時起來走動一到兩分鐘,打破靜態行為的持續性,也對促進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應該怎樣安排運動呢?
(1)在家減少靜坐時間,每天不超過2小時。
(2)在家看電視、玩游戲、寫作業控制在2小時以內。
(3)課外做作業每40分鐘要活動一次。
③把大自然帶回家
在家里添置一個魚缸呀,養幾盆小花,喂養幾只小動物,在與動物、植物的親密接觸過程中,不僅與大自然更加親密,更會不自覺便減少坐著的時間。 (學校衛生所供稿)

- “科學護眼,遠離近視”專題系列(二):選2025-03-06
- 春節將至,送給孩子們的健康大禮包來了!2025-01-23
- 防控學生常見病,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學生2025-01-17
- 如何養成“久坐不超2+1”的好習慣2024-11-07
- 2024年遼寧省兒童口腔項目啟動培訓班成2024-04-27
-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核心知識十條2023-11-14
- 2023年遼寧省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2023-08-19
- 全國“愛眼日”宣傳教育周|遼寧疾控專家支2023-06-09
- 全國愛眼日——關注普遍的眼健康2023-06-03
- 近視防控相關標準分享之學校篇(五)2023-06-02